技术交流

常发性纱疵及测试结果分析

发布时间: 2004-08-18 来源: 作者:
一、常发性纱疵是相对偶发性纱疵而言,后者为有害疵点,而前者属非有害疵点用千米个数度量。短纤维纱线中的常发性疵点包括细节、粗节、棉结(毛粒),它们的大小和数量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后道工序加工质量和织物外观,特别是长度小于4mm的既短且粗的棉结对布面外观影响更大。通过对不同类型常发性疵点的分析可帮助我们科学地选配原料及确定各道生产工序的最佳技术状态。

二、常发性纱疵的定义及灵敏度水平的设定

    1. 采用电容式条干均匀度测试仪测试千米疵点数时,乌斯特公司所给予纱疵定义的解释性说明如下:
    细节——当纱线截面相较平均截面而言,只要超出预先设定的灵敏度水平门限则进行计数,且其与细节的长度无关。
    粗节——大多数情况下常发性粗节的平均长度约为纤维平均长度的1.5倍,基于此特征来区分粗节与棉结。当疵点长度约为33mm(棉纺材料)或66mm(毛纺材料),且它们的截面超过预先设定的灵敏度水平门限则计数为粗节。
    棉结——当疵点长度短于3mm且截面大小(相对长度为1mm的棉结而言)超过预先设定的灵敏度水平门限,则纱线中这些特短粗节按棉结计数。
    对棉结的另一解释是,比较两个具有理想尺寸的棉结以1mm作为参考长度,即灵敏度水平设定为+400%(相对1mm长度而言)对长度为4mm而截面超出纱线平均截面的200%(相应灵敏度水平为+100%),两种棉结是等价的同样给予计数。参看图1,具有理想尺寸的棉结1与棉结2等价,即当棉结灵敏度水平设定为+400%时,两种棉结同样给予计数。计为棉结的长度应短于4mm。

    2. 灵敏度水平的设定
    用条干仪测试纱疵时有四档灵敏度供选择(1、2、3、4档)。例如,灵敏度+50%是指纱线截面等于或大于平均截面的150%;灵敏度-40%是指纱线截面等于或小于平均截面的60%,参看图2。灵敏度档数增高,纱疵数也增多。
    自1957年以来乌斯特统计公报一直取2、3、3档(-50%、+50%、+200%)的疵点数供比较。对环锭纺细纱来说,四十多年来条干均匀度得到很大改善,以至近年来精梳棉纱在2、3、3档的疵点计数大幅度减少。2001年版公报增加了3、4、4档(-40%、+35%、+140%)高一档灵敏度的疵点值供参考。
    转杯纺纱和喷气纺纱其纤维沿纱线方向不象环锭纺那样整齐排列,而是存在很多松散纤维或纤维圈,比光滑的环锭纺纱看上去外观更丰满,棉结有被包进纱线内部的趋势,只有更大些的棉结突显在纱线表面上,为此棉结灵敏度取2档(+280%),现又增高一档3档(+200%)。
    YG135、YG136系列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的统计报表可同时提供全部四档灵敏度的疵点值。
    不同灵敏度水平的疵点值相互间存在着近乎稳定的关系,即从某一特定档灵敏度水平得出的结论(好、中、差)相应于其它档灵敏度水平也是一样的。但由于常发性疵点值波动相当大(见下一节说明),在日常纱线质量控制中主要用来自己与自己的相对比较。《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使用手册》中曾就有关不同灵敏度水平下疵点计数结果的比较问题特别指出“在某些情况下,试验也在其它的灵敏度水平下进行,但多数只局限应用在对比性的测试中,而测量结果的绝对值无关紧要”。

    3. 测量疵点时要正确设定“棉型”或“毛型”,它们是按被测纱线的纤维平均长度划分,当Lw>40mm时则为“毛型”。
    这可从纱线的正常波谱图上判定,参看图3,即λo>2.82×Lw=2.82×4≈11cm时则应按“毛型”设定。
例:羊绒纱约30mm,属“棉型”;而等长切段的中长纤维纱lo>40mm则属“毛型”。

李友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专家。注:2004年第二期刊载“常发性纱疵值波动的原因”2004年第三期刊载“常发性纱疵值测试结果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