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流

无锡用户条干测试分析答疑

发布时间: 2017-09-01 来源: 作者:
    全面评价纱线条干随机不匀不但关注每个试样的CV值、千米疵点值,还应关注长岭条干仪所提供的DR曲线和DR值。
    CV值是从总体上评价纱线随机不匀,其对影响织物外观的小概率事件不敏感。DR值和DR曲线可分析随机不匀的局部特征,将其与DR值结合起来可更加全面地评价纱线随机不匀。
    从前纺到细纱全过程质量控制良好时,细纱短片段、长片段线密度都应接近正态分布,则织物外观不会明显呈现由短片段随机不匀引起的块状随机分布的“云斑”和由长片段随机不匀引起的长长短短的“条影”。
    当纱线线密度符合正态分布时CV值与DR值满足关系式DR=1-Ф(α/cv),其中Ф(X)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α为设定的门限。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可与织物外观更具相关性。
现摘取你厂在长岭CT2000条干仪上所测JC80S(7.3tex)细纱的部分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1.以NO.2试样为例,根据实测CVm=12.96%,计算门限α=±10%和α=±20%的DR值即DRcal(1cm,±10%)≈22.05%,DRcal(1cm,±20%)≈6.14%。从实测NO.2试样的DR(1cm,±α%)曲线上可查得相应值(参看曲线上的红点),取其平均值(1cm,±10%)、(1cm,±20%)与上述理论计算值很接近。这说明所纺纱线的短片段线密度很接近正态分布。

    2.根据实测十管试样CV(1m)值计算门限α=±5%的DRcal(1m,±5%)值,并与实测DR(1m,+5%)和DR(1m,-5%)的平均值(1m,±5%)相比较亦很接近(见“自选报表”),且CV(1m)值与相应DR值呈正相关。这说明所纺纱线的长片段线密度也接近正态分布。
    3.五种片段长度的DR曲线分布匀称,左右基本对称,且在α= 0处曲线会聚于DR=50%,没有出现明显的“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阶跃”,这说明段片段和长片段线密度不匀曲线围绕总均值皆呈上下随机对称性的正常波动。
    4.基于大量观测,正常情况下精梳细纱的1m片段长度线密度不匀曲线应在(1+15%)和(1-10%)范围内上下随机波动,即DR(1m,+15%)= 0和DR(1m,-10%)= 0。NO.2试样DR曲线符合此要求,这说明纱线中没有长度超过1m而平均粗度超过(1+15%)的较长粗节和平均粗度小于(1-10%)的较长细节,不会由此明显改变相邻纱线间常发性疵点的分布而导致织物外观出现明显的长长短短随机分布的“条影”。
    又DR(1m,±α%)曲线沿左、右方向变化很快趋于0没有拖长,说明纱线中没有异常长粗节和异常长细节。
    5.表征短片段随机不匀的m =13.35%与《乌斯特公报2013》比较其接近5%优秀水平,但(1m)则约处于75%水平。从统计变异—长度曲线可看出长片段的CV值离散性较明显。比较NO.2、NO.9两试样的CV(1m)值、(1m,±5%)值差异较显著。
    总之,随机抽取的十管试样不同片段长度的线密度很接近正态分布,其波动幅度虽有的大些有的小些,但没有明显出现属于小概率事件随机分布的长长短短的偏粗粗节和偏细细节,也没有突显异常均匀或异常不均匀的长短不一的纱段,这表明各道纺纱工序的全程质量控制确实是优良的。
    又取你厂所纺JC300S(2tex)细纱在长岭CT3000条干仪上测得DR曲线及线密度频率分布图见下图。

    分析:
1.根据实测CVm =21.63%计算门限α=±10%和α=±20%的DR值,即DRcal(1cm,±10%)≈32.20%和DRcal(1cm,±20%)≈17.75%。从实测DR(1cm,±α%)曲线上可查得相应值(参看红点),取其平均值(1cm,±10%)≈31%和(1cm,±20%)≈16.5%其与Drcal计算值相当接近,即短片段线密度接近正态分布。这从所测得的线密度频率分布图也可定型看出。
    2.根据实测CV(1m)=6.14%计算门限α=±5%的DRcal(1m,±5%)≈20.78%与实测(1m,±5%)=(20.83+21.16)/2≈21%相比很接近,即长片段线密度也接近正态分布。
    3.常规精梳棉纱DR(1m,+15%)= 0和DR(1m,-10%)= 0,该特细纱线的DR曲线上则呈现一定数值但曲线并未明显拖长,说明纱线中含有少量长度大于1m而平均粗度超出(1+15%)和(1-10%)的偏粗和偏细的纱段,属于小概率事件会影响常发性疵点的分布。
    4.DR(1cm,±α%)曲线在α= 0处出现明显的“左高右低”的“阶跃”,说明纱线中偏粗的短粗节明显增多。这从短片段线密度频率分布图中右面“超出量程部分”也可看出。